社会出身影响高等教育机会:中国重点大学农村生源调查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0

高等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,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。然而,在不同国家和地区,高等教育机会并不均等,不同社会阶层和背景的人群,其享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也有很大差异。近年来,中国一些发达地区的顶尖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不断下降,引发了人们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、底层上升渠道变窄、寒门难出贵子、贫穷代际相传等问题的担忧。那么,这种现象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?中国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和寒门子弟的比例到底如何?本文将通过一项对全国重点大学生源状况的抽样调查,来探讨这些问题。

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农村生源和寒门子弟。本文采用父母职业和教育背景作为衡量标准,将父母职业为农民、工人、服务人员、一般雇员等中低收入阶层的子女定义为寒门子弟,将父母户籍为农村或者父母职业为农民的子女定义为农村生源。这两个概念有一定的重叠性,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性。本文将分别对这两个群体进行分析。

其次,我们需要了解全国重点大学生源状况的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。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2023年1月-2023年3月由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进行的抽样调查。课题组选取了天津、合肥、兰州三个地区以985、211高校为代表的全国重点大学作为调查对象,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式,在学生食堂、图书馆等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点进行现场问卷发放和回收。问卷包含多种题型和测量尺度,涉及生源家庭背景、学习情况、就业意向等多方面内容。问卷经过试测和信效度分析后进行正式测试,并对每位参与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和物质补偿。最终,现场发放问卷886份,实际回收问卷885份。